歡迎光臨管理系經(jīng)營范圍網(wǎng)
當前位置:酷貓寫作 > 公司知識 > 所得稅

外籍個人所得稅(4篇)

發(fā)布時間:2024-10-19 07:00:20 查看人數(shù):41

【導語】外籍個人所得稅怎么寫好?很多注冊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寫才規(guī)范,實際上填寫公司經(jīng)營范圍并不難,我們可以參考優(yōu)秀的同行公司來寫,再結合自己經(jīng)營的產(chǎn)品做一下修改即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籍個人所得稅,有簡短的也有豐富的,僅供參考。

外籍個人所得稅(4篇)

【第1篇】外籍個人所得稅

介紹:外國人所得稅的兩難境地

嘿,伙計們,我相信你們現(xiàn)在都聽說了,在中國工作的外國專業(yè)人士有些情況將在今年1月發(fā)生變化。我們中的一些人將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另一些人......則沒有那么大。不管怎么說,這些新的外國人所得稅政策將影響到每個持工作簽證在這里工作的人,所以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了解這些針對外國人的新稅收是什么,你為社會福利支付的費用是什么,以及從長遠來看這一切意味著什么。

我們首先要澄清的是,這不**是一個政策變化,而是一系列同時發(fā)生的外國個人所得稅(iit)變化。它隨著中國社會福利貢獻的變化而“開始”或“開始”,并將繼續(xù)到2023年1月通過對外籍工作人員的稅收減免結束。

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基金

新的社會福利iit法使支付社會 “福利”成為強制性的,而不是外國人可以選擇的。

從2023年8月中旬開始,**表示他們將開始執(zhí)行外國人的社會福利繳款(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基金),并對不遵守規(guī)定的公司和雇員處以高額罰款。

社會福利包括:住房基金、健康保險和養(yǎng)老基金。外國人可以免除住房基金,所以我們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

這里就不多說了,醫(yī)療保險從你的總工資中扣除2%,并在中國的公立醫(yī)院提供一個不錯的保險。養(yǎng)老基金從你的總工資中提取8%。總的來說,這相當于你總工資的10%被用于社會福利。當你離開中國時,你可以要求歸還這兩項基金。你的全部養(yǎng)老金和你沒有用在健康保險上的錢將被返還給你,但對于大多數(shù)外國人來說,手中少了10%的現(xiàn)金至少可以說是一種不便。

不再有津貼--在2023年1月到來時

在目前版本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中,外國公民(和當?shù)厝耍┰谟嬎愣惪顣r可以從他們的工資總額中扣除費用(*多30%)。常見的開支包括房租、餐費、我們這些有孩子的人的學費,以及其他被你們公司認為 “可以接受”的東西。

2023年1月,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將生效,使外國人不能再從其應稅收入中扣除費用。可以理解的是,這是一個 “摔跤式”的變化,將看到很多外國公民離開中國。你賺的錢越多,你受這個政策的影響就越大。換句話說,你賺的錢越多,你就越有可能為此離開中國。

例如,讓我們以 'dave '為例,他是一個年薪100萬元的外籍人士。他每年支付200,000元的房租和100,000元的孩子的學費。由于扣除額(房租和教育),他的應稅收入降低到了<70萬元。他在30%的稅率范圍內,全年支付約13萬元的稅金。他把570,000元帶回家給他的妻子使用。

現(xiàn)在,在不扣除費用的情況下,'dave '現(xiàn)在處于35%的納稅等級,他的應稅收入略低于100萬元。他現(xiàn)在必須在支出之外支付超過240,000元的稅款。他帶回家的是46萬元,而不是57萬元。他的妻子離開了他。

撇開所有的玩笑不談,就像我說的,這影響了每一個從費用扣除中受益的外國人。在目前的制度下,一個月薪3萬元的人*多可以扣除9000元的費用。這大約是28,200元的稅后凈額。2023年1月以后,這將是稅后約26,400元,這還沒有考慮到社會福利捐款。

結論和這意味著什么

毋庸置疑,相當數(shù)量的外籍人士將在2023年離開中國的路上。這是因為他們的底線較低,而且雇主沒有同樣的成本激勵來雇用外國人。再加上社會福利,你可以預期你的工資的10%會被扣留,而不會真正增加任何價值。

盡管如此,重要的是也要看看這可能對中國的外國人才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方式。

首先,中國的外國人才供應較少,意味著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求壓力較大。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還記得,當他們把成為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公民作為英語教師工作簽證的要求。然后,在大流行期間,只有工作簽證持有人可以留在中國,我們看到大量的教學工作涌入,入職工資非常高,超過3萬元/月。雖然由此產(chǎn)生的景象不會那么戲劇性,但有可能會發(fā)生類似的事情,需求會根據(jù)新的供應進行自我調節(jié)。

與此相反的一個論點是,由于大流行病,大量海外華人涌入中國。這些人是在國外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中國公民。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能說流利的英語和其他語言。他們已經(jīng)很好地適應了西方,可以充分地填補“外國人”的職位。但是與大流行病的情況類似,在許多情況下,這種涌入是暫時的,不能持續(xù)。目前,回到中國的人數(shù)已經(jīng)比去年少得多,許多人已經(jīng)在計劃回國的航程。

無論結果如何,*重要的是了解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提前計劃,并享受這一年的剩余時間。

【第2篇】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

根據(jù)《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1994)財稅字第20號)第二條規(guī)定:“下列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一)、外籍個人以非現(xiàn)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 (二)、外籍個人按合理標準取得的境內、外出差補貼。 (三)、外籍個人取得的探親費、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經(jīng)當?shù)囟悇諜C關審核批準為合理的部分。 ...... (八)、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yè)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 (九)、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籍專家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可免征個人所得稅: 1、根據(jù)世界銀行專項貸款協(xié)議由世界銀行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外國專家; 2、聯(lián)合國組織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專家; 3、為聯(lián)合國援助項目來華工作的專家; 4、援助國派往我國專為該國無償援助項目工作的專家; 5、根據(jù)兩國政府簽訂文化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 6、根據(jù)我國大專院校國際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 7、通過民間科研協(xié)定來華工作的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政府機構負擔的。 ”

【第3篇】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南方周末天氣出奇的好,各大公園的花花草草爭相妖嬈。作為常年伏案作業(yè)的財稅人,周末正帶孩子在公園賞花鍛煉,碰到了國稅總局一天發(fā)布兩條針對外籍個人所得稅的新政策!

兩大新政涉及內容之廣,讓大部分從業(yè)者一時找不到方向。今日特為廣大財稅從業(yè)者及hr們針對2023年34號、35號文分別做重點解讀及分析:

財政局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34號文劃重點

政策援引:

無住所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滿183天的,如果此前六年在中國境內每年累計居住天數(shù)都滿183天而且沒有任何一年單次離境超過30天,該納稅年度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此前六年的任一年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天數(shù)不滿183天或者單次離境超過30天,該納稅年度來源于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前款所稱此前六年,是指該納稅年度的前一年至前六年的連續(xù)六個年度,此前六年的起始年度自2023年(含)以后年度開始計算。

勞達財稅解讀

1、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釋義

根據(jù)2023年新《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的規(guī)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

根據(jù)2023年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的規(guī)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jīng)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

住所的定義

住所是一個法律概念 ,而非我們通常所說的住房。

住所和居所不同,住所是自然人以久住意思而經(jīng)常居住的中心生活場所;居所是自然人經(jīng)常居住的場所。

構成住所必須滿足有久住的意思和經(jīng)常居住的事實兩個條件。

自然人的住所只能有一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的居所為住所;

經(jīng)常居所和住所不一致的,經(jīng)常居所視為住所。

自然人的住所與戶籍登記地不同,自然人的住所可以與戶籍登記地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不一致時,非戶籍登記地的經(jīng)常居住地,就是住所。

通常情況下,雖然以自然人的戶籍登記地的居所為設定的住所,但在自然人離開住所時,應以連續(xù)居住一年以上的經(jīng)常居住地為住所。

延展思考:有房子就是有住所嗎?

習慣性居住

習慣性居住,是判定納稅義務人是居民個人或非居民個人的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標準,不是指實際居住或在某一個特定時期內的居住地。

如因學習、工作、探親等而在中國境外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須回到中國境內居住的個人,則中國即為該納稅人習慣性居住地。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183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個人,為非居民個人。

2、外籍人士享受境外免稅優(yōu)惠的變化

1)居民個人時間從一年調整為183天;2)免稅條件構成居民納稅人不滿年放寬到連續(xù)不滿6年;3)在任一年度,有一次離境30天,就能重新計算連續(xù)居住年限;4)管理方式由主管稅務機關批準改為備案;5)前六年的起始年度自2023年(含)以后年度開始計算。

新規(guī)出臺,對于外籍(含港澳臺)個人,意味著2023年以前在大陸境內居住的年度,無論之前是否做過月子,將全部歸零!

2023年以后,無住所個人2023年到2024年期間,在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xù)不滿六年,其取得的境外支付的境外所得,就可免繳個人所得稅。

此外,自2023年其任一年度如果有單次離境超過30天的情形,此前連續(xù)年限清零,重新計算!

政策援引

無住所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天數(shù),按照個人在中國境內累計停留的天數(shù)計算。

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滿24小時的,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shù),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不足24小時的,不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shù)。

勞達財稅解讀

無住所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天數(shù),按照個人在中國境內累計停留的天數(shù)計算。

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滿24小時的,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shù),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不足24小時的,不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shù)。

財政局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35號文劃重點

1、所得來源地

(一)工資薪金所得來源地

境內工作期間按個人在境內工作天數(shù)計算,包括其在境內的實際工作日以及境內工作期間在境內、境外享受的公休假、 個人休假、接受培訓的天數(shù)。

同時在境內、境外工作的,按照工資薪金所屬境內、境外工作天數(shù)占當期公歷天數(shù)的比例計算確定來源于境內、境外工資薪金所得的收入額。

(二)數(shù)月獎金以及股權激勵所得來源地

根據(jù)數(shù)月獎金或者股權激勵乘以數(shù)月獎金或者股權激勵所屬工作期間境內工作天數(shù)與所屬工作期間公歷天數(shù)之比確認。

(三)董事、監(jiān)事及高層管理人員取得報酬所得來源地

無論是否在境內履行職務,取得由境內居民企業(yè)支付或者負擔的董事費、監(jiān)事費、工資薪金或者其他類似報酬,屬于來源于境內的所得。

高層管理職務包括企業(yè)正、副(總)經(jīng)理、 各職能總師、總監(jiān)及其他類似公司管理層的職務。

(四)稿酬所得來源地

由境內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其他組織支付或者負擔的稿酬所得,為來源于境內的所得。

2、無住所個人

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計算

(一)無住所個人為非居民個人的情形

1、非居民個人境內居住時間累積不超過90天

2、非居民個人境內居住時間累計超過90天不滿183天

(二)無住所個人為居民個人的情形

1、無住所居民個人境內居住時間累積滿183天但連續(xù)不滿六年

取得的全部工資薪金所得,除歸屬于境外工作期間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部分外,均應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無住所居民個人在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xù)滿六年

在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xù)滿六年后,不符合實施條例第四條優(yōu)惠條件的無住所居民個人,其從境內、境外取得的全部工資薪金所得均應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無住所個人為高管人員的情形

高管人員在境內居住時間累計不超過90天的,取得由境內雇主支付或者負擔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高管人員在境內居住時間累計超過90天不滿183天的,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除歸屬于境外工作期間且不是由境內雇主支付或者負擔的部分外,應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3、關于無住所個人稅款計算

(一)關于無住所居民個人稅款計算

無住所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年度終了后,應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 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按照規(guī)定辦理匯算清繳,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如下(公式四):

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年度工資薪金收入額+年度勞務報酬收入額+年度稿酬收入額+年度特許權使 用費收入額-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無住所居民個人為外籍個人的,2023年1月1日前計算工資薪金收入額時,已經(jīng)按規(guī)定減除住房補貼、子女 教育費、語言訓練費等八項津補貼的,不能同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延展閱讀:

關于外籍個人有關津貼的政策

1、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外籍個人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可以選擇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選擇按照以前規(guī)定,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津補貼免稅優(yōu)惠政策,但不得同時享受。

外籍個人一經(jīng)選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2、自2023年1月1日起,外籍個人不再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津補貼免稅優(yōu)惠政策,應按規(guī)定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年度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額分別按年度內每月工資薪金以及每次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額合計數(shù)額計算。

(二)關于非居民個人稅款計算

1、非居民個人當月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以按照本公告第二條規(guī)定計算的當月收入額,減去稅法規(guī)定的減除 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本公告所附按月?lián)Q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以下稱月度稅率表)計算 應納稅額。

2、非居民個人一個月內取得數(shù)月獎金,單獨按照本公告第二條規(guī)定計算當月收入額,不與當月其他工資薪金合并,按6個月分攤計稅,不減除費用,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在一個公歷年度內,對每一個非居民個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適用一次。

計算公式如下(公式五):

當月數(shù)月獎金應納稅額=[(數(shù)月獎金收入額÷6)×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6

勞達財稅解讀

此政策出臺,解決了爭議已久的外籍非居民年終獎計算方式,對外籍非居民個人是重大利好。

3.非居民個人一個月內取得股權激勵所得,單獨按照本公告第二條規(guī)定計算當月收入額,不與當月其他工資薪金合并,按6個月分攤計稅(一個公歷年度內的股權激勵所得應合并計算),不減除費用,適應月度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

計算公式如下(公式六):

當月股權激勵所得應納稅額=[(本公歷年度內股權激勵所得合計額÷6)×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數(shù)]×6-本公歷年度內股權激勵所得已納稅額

4.非居民個人取得來源于境內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稅法規(guī)定的每次收入額 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

四、無住所個人適用稅收協(xié)定

(一)關于無住所個人適用受雇所得條款的規(guī)定。

1.無住所個人享受境外受雇所得協(xié)定待遇。 對方稅收居民個人在境外從事受雇活動取得的受雇所得,可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2.無住所個人享受境內受雇所得協(xié)定待遇。 稅收協(xié)定規(guī)定的期間內境內停留天數(shù)不超過183天的對方稅收居民個人,在境內從事受雇活動取得受雇所得,不是由境內居民雇主支付或者代其支付的,也不是由雇主在境內常設機構負擔的,可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延展思考:境外明星來華演出,收入不是由境內居民雇主支付,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五、無住所個人適用稅收協(xié)定

無住所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首次申報時,應當根據(jù)合同約定等情況預計一個納稅年度內境內居住天數(shù)以 及在稅收協(xié)定規(guī)定的期間內境內停留天數(shù),按照預計情況計算繳納稅款。

無住所個人在境內任職、受雇取得來源于境內的工資薪金所得,凡境內雇主與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存在關聯(lián)關系,將本應由境內雇主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部分或者全部由境外關聯(lián)方支付的,無住所個人可以自行 申報繳納稅款,也可以委托境內雇主代為繳納稅款。

無住所非居民個人(連續(xù)未滿六年)納稅政策政策總結

一、所得來源地

個人取得歸屬于中國境內(以下稱境內)工作期間的工資薪金所得為來源于境內的工資薪金所得。

同時在境內、境外工作的,按照工資薪金所屬境內、境外工作天數(shù)占當期公歷天數(shù)的比例計算確定來源于境 內、境外工資薪金所得的收入額。

二、 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計算

全部工資薪金所得,除歸屬于境外工作期間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部分外,均應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個人稅款計算

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年度工資薪金收入額+年度勞務報酬收入額+年度稿酬收入額+年度特許權使用費收 入額-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無住所居民個人為外籍個人的,2023年1月1日前計算工資薪金收入額時,已經(jīng)按規(guī)定減除住房補貼、子女教 育費、語言訓練費等八項津補貼的,不能同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四、稅收協(xié)定優(yōu)惠

受雇所得:境外從事受雇活動取得的受雇所得,可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4篇】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立法40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整體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主要針對外籍個人征收的非居民個人所得稅,其納稅人定義、征稅范圍、計稅方法、征收管理等制度安排也都隨之有了深刻變化。

非居民個人所得稅是個人所得稅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與居民個人所得稅共同構成個人所得稅“一體兩翼”的基本格局,是國家稅收主權的重要體現(xiàn)。

為適應我國對外開放初期引進外資、開展對外經(jīng)濟合作的需要,我國于1980年9月10日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同日開征個人所得稅。40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從簡陋粗疏到日趨規(guī)范,從分類稅制到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從手工征收到信息化征管,整體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主要針對外籍個人征收的非居民個人所得稅,其納稅人定義、征稅范圍、計稅方法、征收管理等制度安排也都隨之有了深刻變化。

對非居民個人的定義范圍在變化,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精神不變

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的正式條文中沒有明確提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表述,只是將納稅人規(guī)定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和“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或者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但是在稅法起草說明中明確指出“目前各國的個人所得稅,大都對居民和非居民實行不同的征稅范圍。居民和非居民的劃分,一般是根據(jù)居住時間的長短來確定”。由此可見,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充分借鑒了國際上按照居住時間長短而將居民與非居民區(qū)別開來并賦予其不同納稅義務的通行做法,一方面針對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對外經(jīng)貿交往逐步擴大、外籍人員來華日益頻繁的實際情況,將納稅人劃分為稅收居民和非居民兩類;另一方面本著減輕稅負、便于往來的原則,在居住時間標準上從寬采用了居住滿一年的標準,體現(xiàn)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精神。“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或者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實際上已經(jīng)隱含了“非居民個人”的意味。

1993年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正,將納稅人定義調整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和“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應當說,將“住所”概念引入納稅人定義,充分借鑒了國際慣例中大多同時采用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將納稅人區(qū)分為居民和非居民的做法,同時考慮了國際稅收協(xié)定范本對稅收居民界定標準的因素,可以將因公或其他原因到境外工作的我方人員納入征稅范圍,堵塞了征稅漏洞,也符合國際慣例。這一調整帶有明顯的稅制與時俱進、緊跟國際潮流的意圖。

2023年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第七次修正。鑒于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的兩類納稅人實質上是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為適應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兩類納稅人在征稅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便于稅法和有關稅收協(xié)定的貫徹執(zhí)行,稅法第一次將納稅人明確表述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同時參考我國對外簽訂的稅收協(xié)定等規(guī)則,將在境內居住的時間這一判定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標準,由是否滿一年調整為是否滿183天。可以說,在做出概念上的分類后,非居民個人所得稅的概念更加明確,指向更加清晰,界定更加精準,有利于進一步與國際慣例接軌,暢通資本和人員流動,更好地行使稅收管轄權,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對非居民個人所得的征稅范圍在變化,但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的初心不變

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的征稅范圍較窄,僅列舉了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利息、股息、紅利,財產(chǎn)租賃和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6項所得類型,稅目數(shù)量有限。

1993年第一次修正后,應稅所得類型增加了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稿酬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5項所得類型,征稅范圍進一步擴大。

2023年第七次修正時,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適用統(tǒng)一的超額累進稅率,非居民個人仍然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適當簡并應稅所得分類,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調整為“經(jīng)營所得”,不再保留“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該項所得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并入綜合所得或者經(jīng)營所得。

維護國家稅收權益是稅制建設的基本出發(fā)點,也是稅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征稅范圍是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過程中,非居民個人所得稅征稅范圍相應擴大和調整,既是健全稅收制度、優(yōu)化稅制體系的合理之策,也是堵塞征管漏洞、防范國際逃避稅的必要之舉,更是維護我國稅法權威、彰顯我國稅收主權的重要保障。

對非居民個人所得的計稅方式在變化,但稅制朝公平統(tǒng)一的方向推進不變

從稅制原理上講,非居民個人和居民個人在納稅義務方面存在區(qū)別,但計稅方式應是基本相同的,以體現(xiàn)稅制公平原則。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國非居民個人所得稅的部分稅目計稅方式經(jīng)歷了多次變化。透過這些變化,可以看出稅制朝公平統(tǒng)一的方向推進始終不變。

以工資、薪金所得為例,1980年稅法規(guī)定,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每月收入減除費用為800元,當時這一標準相當于547美元。隨著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和匯率變動,到1993年按當時匯率換算,547美元相當于3170元人民幣,已明顯高于800元減除標準。因此,為了維持在華工作的外籍專家、科技人員和外商投資企業(yè)中的外籍人員原來的稅負水平,并考慮匯率變動因素,1993年稅法對外籍專家等人員增設了附加減除費用,并授權國務院適時作出調整,以利于對外開放和引進人才。1994年公布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guī)定,附加減除費用標準為3200元。2005年修法時把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附加減除費用標準不變,仍然是3200元。自2007年起歷次調整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標準時,都要同步調整附加減除費用標準,兩項扣除總額保持在4800元。

但到2023年第七次修正個人所得稅法時,由于引入了專項附加扣除,以及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快速提高,與國外生活水平差距快速縮小,附加減除費用已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稅法取消了這一規(guī)定,改為按照居民個人年度減除費用6萬元標準換算為非居民個人月度減除費用5000元,從而實現(xiàn)了內外納稅人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的公平一致,充分展現(xiàn)了力求稅負公平統(tǒng)一的稅制改革方向。

對非居民個人的征管方式在變化,但依法治稅的原則不變

非居民個人收入來源多樣、收入渠道多元,且國內稅法與稅收協(xié)定相交叉,其反避稅等稅收監(jiān)管一直是各國稅務部門的難點。2023年個人所得稅法專門增加了個人反避稅條款,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chǎn)、實施不合理商業(yè)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還專門明確了非居民個人征稅辦法。

由此可見,盡管在加強非居民個人所得稅征管方面還需要不斷發(fā)力,但依法治稅、依法監(jiān)管、依法行政已成為非居民稅收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價值取向,這有利于營造公平、法治、規(guī)范的國際稅收營商環(huán)境,從而進一步促進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40年彈指一揮間。筆者認為,非居民個人所得稅的四梁八柱已然建立,下一步還需要結合我國實際,針對實踐中反映出的具體問題推進建章立制,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建設更加完備健全的非居民個人所得稅制度,進一步發(fā)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稅務報》2023年9月23日b3版

作者:孫巖巖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河北雄安新區(qū)稅務局

來源:中國稅務報

責任編輯:張越 (010)61930078

外籍個人所得稅(4篇)

介紹:外國人所得稅的兩難境地嘿,伙計們,我相信你們現(xiàn)在都聽說了,在中國工作的外國專業(yè)人士有些情況將在今年1月發(fā)生變化。我們中的一些人將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另一些人......則沒…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友情提示:

1、開外籍公司不知怎么填寫經(jīng)營范圍,我們可以參考上面同行公司的范本填寫,填寫近期要經(jīng)營的和后期可能會經(jīng)營的!
2、填寫多個行業(yè)的業(yè)務時,經(jīng)營范圍中的第一項經(jīng)營項目為企業(yè)所屬行業(yè),稅局稽查時選案指標經(jīng)常參考行業(yè)水平,排錯順序,會有損失。
3、準備申請核定征收的新設企業(yè),應避免經(jīng)營范圍中出現(xiàn)不允許核定征收的經(jīng)營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