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系經營范圍網(wǎng)
當前位置:酷貓寫作 > 公司知識 > 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申報收入填寫(3篇)

發(fā)布時間:2024-11-12 查看人數(shù):84

【導語】個人所得稅申報收入填寫怎么寫好?很多注冊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寫才規(guī)范,實際上填寫公司經營范圍并不難,我們可以參考優(yōu)秀的同行公司來寫,再結合自己經營的產品做一下修改即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收入填寫,有簡短的也有豐富的,僅供參考。

個人所得稅申報收入填寫(3篇)

【第1篇】個人所得稅申報收入填寫

有的納稅人在做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的時,發(fā)現(xiàn)一個疑問,申報頁面跳出來的收入合計金額,會大于自己全年實際收到的收入。納稅人不免會疑惑,我明明沒有拿這么多收入,現(xiàn)在這樣申報,是不是我多繳稅款了?

實際上,我們是混淆了一個概念,應稅收入和個人實際收到的收入,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應稅收入是個人取得的應該繳納稅款的全部收入,扣除個人部分繳納的各種社保等五險一金,再扣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剩余的才是個人實際取得的收入。

例如,一個納稅人,全年應發(fā)工資薪金20萬元(假設無其他收入),個人部分繳納五險一金5萬元,任職受雇單位全年幫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1萬元,假設無其他扣除,那個人實際到手收入為20-5-1=14萬元。

實際到手的收入是一個稅后收入,確實會少于個人的應稅收入。

【第2篇】兩處以上收入個人所得稅申報計算公式

同一月份存在兩處以上工資薪金收入,任職單位按照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規(guī)定,以本單位發(fā)放的工資薪金所得來計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無需考慮其他任職單位。對于員工個人來說,應當核實兩處以上工資薪金收入,辦理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即年終匯算清繳)。

方法/步驟

【例】某個人在a單位每月工資為10000元,在b單位每月工資為12000元,a單位和b單位各自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61號公告第六條規(guī)定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其中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時都可以減除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shù)計算)。

2.個人兩處以上取的工資收入,不可以由一方單位代理合并申報納稅,該事項屬于個人自行申報事項。

3.現(xiàn)行政策,對于居民個人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沒有要求按月合并申報,但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的,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申請補稅和退稅。

【接上例】該個人在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按照“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多退少補,其中只能減“一個”減除費用六萬元。

4.同時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還同時有多項符合規(guī)定的專項附除項目,不是說所有專項附除項目只能在一處扣,只是說同一專項附除項目不能同時在兩處扣。

【例】某個人在ab單位同時取得工資薪金,同時有一個子女的子女教育和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則:

選擇一:子女教育和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都在a或b單位扣

選擇二:子女教育專項附在a單位扣,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在b單位扣。

選擇三:子女教育專項附在b單位扣,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在a單位扣。

選擇四(不行):子女教育專項附在a單位扣,還在在b單位扣。

【例】某個人在ab單位同時取得工資薪金,同時有二個子女的子女教育附,可以選擇二個子女的子女教育附在其中一個單位扣除,也可以二個子女的子女教育附分別在不同的單位扣除。

【提醒】員工自己通過“個人所得稅”app或自然人辦稅服務平臺網(wǎng)頁報送專項附信息,每項的申報方式要選定為“通過扣繳務人申報”并選定給指定的單位。

5.居民個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兩處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都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因為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方法同一納稅人在一個年度內只能使用一次:

如在不同月份分別取得年終獎,可選擇將其中某一個月份領取的年終獎作為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另外一月在另一個單位領取的年終獎則應并入當月工資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如兩處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在同一個月,可以合并,并選擇按全年一次性獎金申報納稅,即在取得收入的次月先由各單位分別代扣稅款,個人通過相關渠道辦理合并申報。

【第3篇】取得兩處收入個人所得稅申報

小編最近有納稅人提問:不知道如何把這兩筆收入寄到個稅的申報中,那具體是那兩筆收入呢?'公司在春節(jié)后新招入一批從其他公司離職的員工,在申報個人所得稅時,申報表中的累計減除費用是填寫5000還是需要累積在上家公司的累計減除費用數(shù)呢?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很多財務人員都會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下面將讓小編通過案例及相關法規(guī)來詳細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案例

小王、小李和小張原為a公司員工,(為計算方便,只考慮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及專項附加扣除等因素均不考慮)每月工資都是6000元,春節(jié)后,3月份小王跳槽到b公司任職,工資漲到8500元每月,小李春節(jié)后工資仍為6000元每月,于是也于4月份到b公司任職,工資也為8500元每月。而小張因其他原因,春節(jié)后沒有上班,直到2023年8月到b公司上班,工資也為8500元每月。2023年三人工資薪金所得情況如表所示:

那么,三人在a、b兩家公司的個人所得稅應如何申報呢?

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fā)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61號):

'第六條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扣繳申報。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預扣預繳稅款時,以納稅人在本單位截至當前月份工資、薪金所得累計收入減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其余額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余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后余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shù))-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shù)計算。'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依據(jù)預扣率表計算出小王和小李在a、b兩家公司個人所得稅情況如下表所示:

那么,到這里,小王、小李和小張的個人所得稅征繳工作是否就完成了呢?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第二十五條: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情形包括:

(一)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二)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三)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于應納稅額;

(四)納稅人申請退稅。本例中,小王、小李和小張均需要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另根據(jù)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62號)一、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納稅申報……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向任職、受雇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并報送《個人所得稅年度自行納稅申報表》。納稅人有兩處以上任職、受雇單位的,選擇向其中一處任職、受雇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納稅人沒有任職、受雇單位的,向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納稅人辦理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應當準備與收入、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享受稅收優(yōu)惠等相關的資料,并按規(guī)定留存?zhèn)洳榛驁笏汀?/p>

兩人全年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情況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王在匯算清繳時需要補繳70元的個人所得稅,而小李則無需補退稅款,小張則需要進行退稅。這是因為在每月預扣繳情況下小三人都是按照3%的預扣稅率計算的個稅,而在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小王的應納稅所得額已經超出了3%稅率的臨界值,按10%的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而小李則保持3%稅不變,小張則因為全年綜合所得沒有超過法定扣除費用60000,而在每月預扣繳時均預扣了個人所得稅,則需要在匯算清繳時退稅處理。

個人所得稅申報收入填寫(3篇)

有的納稅人在做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的時,發(fā)現(xiàn)一個疑問,申報頁面跳出來的收入合計金額,會大于自己全年實際收到的收入。納稅人不免會疑惑,我明明沒有拿這么多收入,現(xiàn)在這樣申報…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友情提示:

1、開個人所得稅申報公司不知怎么填寫經營范圍,我們可以參考上面同行公司的范本填寫,填寫近期要經營的和后期可能會經營的!
2、填寫多個行業(yè)的業(yè)務時,經營范圍中的第一項經營項目為企業(yè)所屬行業(yè),稅局稽查時選案指標經常參考行業(yè)水平,排錯順序,會有損失。
3、準備申請核定征收的新設企業(yè),應避免經營范圍中出現(xiàn)不允許核定征收的經營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