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不交印花稅的法律后果怎么寫好?很多注冊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寫才規(guī)范,實際上填寫公司經營范圍并不難,我們可以參考優(yōu)秀的同行公司來寫,再結合自己經營的產品做一下修改即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交印花稅的法律后果,有簡短的也有豐富的,僅供參考。
【第1篇】不交印花稅的法律后果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征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公眾可以在2023年11月30日前,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意見: 1.通過國家稅務總局網站(網址是:http://www.chinatax.gov.cn/)首頁的意見征集系統提出意見。 2.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北京市海淀區(qū)羊坊店西路5號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郵政編碼100038),并在信封上注明“印花稅法征求意見”字樣。
意味著印花稅走進立法階段(以前只是“暫行條例”的級別,級別不夠高,約束力不夠強,以后不繳印花稅可就是“違法”了)。
這次的印花稅法征求意見稿比起以前的暫行條例,有以下3點主要變化:
1.為簡并稅率、公平稅負,減少因合同類型界定不清在適用稅率上引發(fā)的爭議,將《暫行條例》中原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物運輸合同的適用稅率由萬分之五降為萬分之三。
2.考慮到國務院已決定自2023年5月起對資金賬簿和其他賬簿分別減征和免征印花稅,為了與現行政策保持一致,將營業(yè)賬簿適用稅率由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合計金額的萬分之五降為萬分之二點五。
3.印花稅統一實行申報納稅方式,不再采用貼花的納稅方式。
國家稅務總局:印花稅法來了
1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稿,證券交易印花稅按1‰的稅率,維持不變;同時規(guī)定了六種免稅情形。
征求意見稿三個重點:
1、確定6種免征或者減征印花稅
2、確定了計稅依據
3、印花稅的稅目、稅率,依照本法所附《印花稅稅目稅率表》執(zhí)行
一第十一條 下列情形,免征或者減征印花稅:
關于稅收減免?!墩髑笠庖姼濉芬?guī)定了六種免稅情形:
一是為避免重復征稅,對應稅憑證的副本或者抄本免稅;
二是為支持農業(yè)發(fā)展,對農民、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購買農業(yè)生產資料或者銷售自產農產品訂立的買賣合同和農業(yè)保險合同免稅;
三是為支持特定主體融資,對無息或者貼息借款合同、國際金融組織向我國提供優(yōu)惠貸款訂立的借款合同、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yè)訂立的借款合同免稅;
四是為支持公共事業(yè)發(fā)展,對財產所有權人將財產贈與政府、學校、社會福利機構訂立的產權轉移書據免稅;
五是為支持國防建設,對軍隊、武警部隊訂立、領受的應稅憑證免稅;
六是為減輕個人住房負擔,對轉讓、租賃住房訂立的應稅憑證,免征個人應當繳納的印花稅。
第五條 印花稅的計稅依據,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應稅合同的計稅依據,為合同列明的價款或者報酬,不包括增值稅稅款;合同中價款或者報酬與增值稅稅款未分開列明的,按照合計金額確定。
(二)應稅產權轉移書據的計稅依據,為產權轉移書據列明的價款,不包括增值稅稅款;產權轉移書據中價款與增值稅稅款未分開列明的,按照合計金額確定。
(三)應稅營業(yè)賬簿的計稅依據,為營業(yè)賬簿記載的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合計金額。
(四)應稅權利、許可證照的計稅依據,按件確定。
(五)證券交易的計稅依據,為成交金額。
應稅合同、產權轉移書據未列明價款或者報酬的,按照下列方法確定計稅依據:
(一)按照訂立合同、產權轉移書據時市場價格確定;依法應當執(zhí)行政府定價的,按照其規(guī)定確定。
(二)不能按照本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方法確定的,按照實際結算的價款或者報酬確定。
三
第四條 印花稅的稅目、稅率,依照本法所附《印花稅稅目稅率表》執(zhí)行。
《征求意見稿》除對少部分稅目的稅率適當調整外,基本維持了現行稅率水平。根據應稅憑證的性質,分別實行比例稅率或者定額稅率。
印花稅稅目稅率表:
印花稅立法,你必須清楚!
賬簿及權利許可證等文件征收的稅種。納稅人通過在文件上加貼印花稅票,或者蓋章來履行納稅義務?,F行印花稅只對印花稅條例列舉的憑證征稅,具體有五類: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產權轉移書據,營業(yè)賬簿,權利、許可證照和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一起來看看我國印花稅的收入情況:
2023年印花稅收入2500億
2023年印花稅收入2217億
2023年印花稅收入2216億
一年幾千億的稅收,印花稅是多么大的一筆稅收啊,印花稅起源于荷蘭,1624年,荷蘭政府面臨金融危機,統治者為了解決金融危機,但怕引起民憤,就想出了一個高招,印花稅。
二、印花稅立法,但對于印花稅的減免政策,一波接一波
本次印花稅立法,除了對6種人減免印花稅以外,今年5月就對印花稅有過減免政策:
關于對營業(yè)賬簿減免印花稅的通知
財稅〔2018〕50號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減輕企業(yè)負擔,鼓勵投資創(chuàng)業(yè),現就減免營業(yè)賬簿印花稅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自2023年5月1日起,對按萬分之五稅率貼花的資金賬簿減半征收印花稅,對按件貼花五元的其他賬簿免征印花稅。
請遵照執(zhí)行。
正式宣布,5年內將制定12部稅法
今年的稅務政策變動不止印花稅,還有個稅、增值稅……前段時間的人大稅法改革規(guī)劃明確了:5年內制定12部稅法。2023年注定是會計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稅改不斷,會計人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印花稅降低,稅務政策越來越好,對于會計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時刻學習到位,不僅能夠在職場更受歡迎,對于自身來說也能有很高的提升。
【第2篇】不交印花稅的后果
有朋友發(fā)信息來問,他簽訂了一份勞務派遣合同,需要交印花稅嗎?印花稅是按什么方法交的呢?
我的告訴他,印花稅不是按行業(yè)來交的。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本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應當按照本條例規(guī)定繳納印花稅。所以印花稅納稅納稅范圍的憑證是列舉式的,也就是但凡不屬于列舉范圍內的憑證,那就不用繳納印花稅,印花稅不是按行業(yè)來判斷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下列憑證為應納稅憑證:
1.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2.產權轉移書據;
3.營業(yè)賬簿;
4.權利、許可證照;
5.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我們判斷是否繳納印花稅,是以書立、領受憑證的類型來判斷,不是以納稅人的行業(yè)來判斷。
那么下列合同需要繳納印花稅嗎?
1、簽訂勞務派遣合同;
2、簽訂物業(yè)管理合同;
3、簽訂保潔服務合同;
4、與供電公司簽訂的供電合同;
5、簽訂車輛非廣告性質的繪畫制作合同;
根據印花稅所列舉的憑證,以上合同都不在列舉的范圍,因而是不繳印花稅的,那么下列兩類憑證需要交印花稅嗎?
1、簽訂銷售設備并提供安裝服務的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購銷合同包括供應、預購、采購、購銷結合及協作、調劑、補償、易貨等合同。立合同人按購銷金額萬分之三繳納印花稅;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立合同人按承包金額萬分之三繳納印花稅。同一憑證,載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經濟事項而適用不同稅目稅率,如分別記載金額的,應分別計算應納稅額,相加后按合計稅額繳納印花稅;如未分別記載金額的,按稅率高的計稅繳納印花稅。
因此銷售設備并提供安裝服務的,銷售和安裝如合同分別寫明合同金額的分別計稅,如果未寫明各自的合同金額,按合同總價適用于從高稅率。
2、與快遞公司簽訂的快遞服務合同
與快遞公司簽訂的快遞服務合同不在印花稅的列舉范圍,但是如果直接辦理承、托運的,運費結算憑證的雙方均為貨運憑證印花稅的納稅人,按貨物運輸合同稅目繳納。
【第3篇】公司一直不交印花稅
印花稅是個小稅種,卻是公司經營活動的各處。
一、權利執(zhí)照
房產證、營業(yè)執(zhí)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和政府部門頒發(fā)的土地使用證,這五種證書都是按5元/件交印花稅的,不是這五種證書以內則不需要交,值得注意的是營業(yè)執(zhí)照,也就是工商執(zhí)照雖然有正副本兩件,但只需按一件繳納印花稅。
二、營業(yè)賬簿
營業(yè)賬簿印花稅分為兩種,一是賬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印花稅,二是其他賬簿按件印花稅。賬簿資金印花稅按賬載記錄繳納,認繳注冊資本的不用繳納,其他賬簿印花稅現在國家有減免政策,近似乎取消了。
三、購銷合同
購銷合同印花稅是最容易遇到的印花稅,畢竟企業(yè)經營即便不賣東西,也要買東西。
新手對于印花稅通常容易忽略兩點,一是沒有合同不交印花稅,二是合同印花稅是雙向,銷售方要交,購貨方也要交。
沒有合同要不要交印花稅呢?當然要交。
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協議、契約、合約、單據、確認書及其他各種名稱的憑證?!腥A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 【財稅字(1988)第255號】
合同不僅僅是帶合同字樣的文書,其他各種各樣能證明購銷發(fā)生的憑證都可以說是合同,平時常見的就是發(fā)票,所以只要買賣就要購銷合同印花稅,而且由于沒有書面合同,最好是按含稅金額做為印花稅計稅基礎。
當然實際工作中,如果零零散散的購物都計算印花稅,實在太過繁瑣,一般老會計的做法都是大額業(yè)務計算,小額并不計算。
由于印花稅稅源繁多,賬簿難以體現,這里建議各位用電子表格做個備查賬簿,記錄自己的印花稅是如何計算,以備不時之需。
【第4篇】小微企業(yè)不交印花稅
說到小微企業(yè)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什么是小微企業(yè),小微企業(yè)有哪些稅收優(yōu)惠政策,今天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小微企業(yè)定義
小型微利企業(yè),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yè),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yè):
(1)工業(yè)企業(y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從業(yè)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2)其他企業(y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從業(yè)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小微企業(yè)的主要優(yōu)惠政策
(一)企業(yè)所得稅方面
1、財稅〔2018〕77號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將小型微利企業(yè)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0萬元(含10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yè),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前款所稱小型微利企業(yè),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yè),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yè):
(1)工業(yè)企業(y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從業(yè)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2)其他企業(y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從業(yè)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二、本通知第一條所稱從業(yè)人數,包括與企業(yè)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yè)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
所稱從業(yè)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yè)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間開業(yè)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2、財稅[2017]43號(廢止)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將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50萬元(含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yè),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上述所稱小型微利企業(yè),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yè),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yè):
(1)工業(yè)企業(y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萬元,從業(yè)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2)其他企業(y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萬元,從業(yè)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從業(yè)人數,包括與企業(yè)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yè)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
上述所稱從業(yè)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yè)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間開業(yè)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3、財稅[2014]75號
對生物藥品制造業(yè),專用設備制造業(yè),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y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儀器儀表制造業(y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è)等6個行業(yè)的小型微利企業(yè),2023年1月1日后新購進的研發(fā)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4、財稅[2015]106號
對輕工、紡織、機械、汽車等四個領域重點行業(yè)的小型微利企業(yè),2023年1月1日后新購進的研發(fā)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由企業(yè)選擇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5、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17號
(1)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yè),無論采取查賬征收還是核定征收方式,均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
(2)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yè),在季度、月份預繳企業(yè)所得稅時,可以自行享受小型微利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無須稅務機關審核批準。
企業(yè)預繳時享受了小型微利企業(yè)優(yōu)惠政策,但年度匯算清繳超過規(guī)定標準的,應按規(guī)定補繳稅款。
(二)增值稅方面
1、財稅[2017]76號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繼續(xù)對月銷售額2萬元(含本數)至3萬元的增值稅,免征增值稅.
2、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52號
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應分別核算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銷售額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的銷售額。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可分別享受小微企業(yè)暫免征收增值稅優(yōu)惠政策。
(三)印花稅方面
財稅[2017]77號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對小型企業(yè)、微型企業(yè)與金融機構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
(四)其他方面
1、財稅[2016]12號
自2023年2月1日起,對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yè)額不超過10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yè)額不超過3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 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
2、財稅[2017]18號
自2023年4月1日起, 將殘疾人就業(yè)保障金免征范圍,由自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在職職工總數20人(含)以下小微企業(yè),調整為在職職工總數30人(含)以下的企業(yè)。調整免征范圍后,工商注冊登記未滿3年、在職職工總數30人(含)以下的企業(yè),可在剩余時期內按規(guī)定免征殘疾人就業(yè)保障金。
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未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用人單位所在地統計部門公布的上年度城鎮(zhèn)單位就業(yè)人員平均工資)3倍(含)的,按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計征殘疾人就業(yè)保障金;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計征殘疾人就業(yè)保障金。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的計算口徑,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來源:問稅有道
如有侵權,請原作者與小編聯系。
【第5篇】印花稅可以不交嗎
【場景案例】
某設備生產廠商采購了大批零部件,但并未簽訂購銷合同,只有一份發(fā)貨單,那么要交印花稅嗎?
【風險點睛】
印花稅應稅憑證并不僅限于合同,還包括具有合同效力的協議、契約、合約、單據、確認書及其他各種名稱的憑證。因此,在未訂立書面合同的情況下,發(fā)貨單等憑證同樣可以作為繳納印花稅的依據。
【政策點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 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 號)第一條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本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應當按照本條例法規(guī)繳納印花稅?!?/p>
2.《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 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 號)第二條規(guī)定:“下列憑證為應納稅憑證:(一)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3.《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財稅字[1988]第 225 號)第四條:“條例第二條所說的合同,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和其他有關合同法規(guī)訂立的合同。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協議、契約、合約、單據、確認書及其他各種名稱的憑證。”
【結論】
實務中企業(yè)不僅要清楚印花稅的征收范圍,從而正確判斷相關經營活動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其次,在未簽訂書面合同的情況下,可憑上述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計算繳納印花稅,切勿將未簽訂合同錯誤理解為不需要繳納印花稅;另外,合同簽訂時即應貼花履行完稅手續(xù),不論合同是否兌現或能否按期兌現,切勿因為合同義務未履行而逃避印花稅的繳納義務。
在這里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
【第6篇】股權轉讓印花稅不交
案 例
王總有個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注冊資金100萬元,全部屬于認繳,也就是實收資本0元。經過2年經營,截止目前未分配利潤1000萬元,也就是凈資產1000萬元?,F在要股權轉讓給劉總,股東決議中標明的轉讓價格0元。
提 醒
自然人股權0元轉讓,并不代表0元個稅!
分析:股權轉讓價格0元是否明顯偏低?
1、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67號《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視為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一)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于股權對應的凈資產份額的。其中,被投資企業(yè)擁有土地使用權、房屋、房地產企業(yè)未銷售房產、知識產權、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資產的,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于股權對應的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第十四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依次按照下列方法核定股權轉讓收入:(一)凈資產核定法1.股權轉讓收入按照每股凈資產或股權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被投資企業(yè)的土地使用權、房屋、房地產企業(yè)未銷售房產、知識產權、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資產占企業(yè)總資產比例超過20%的,主管稅務機關可參照納稅人提供的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核定股權轉讓收入。2、股權對應的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1000萬元*100%=1000萬元3、因此核定股權轉讓收入=1000萬元
股權轉讓個稅?
股權轉讓屬于財產轉讓所得,應繳個人所得稅=(股權轉讓收入-取得股權時的原值和合理費用)*20%=(1000-0)*20%=200萬元
股權轉讓印花稅?
轉讓人和受讓人分別繳納股權轉讓的印花稅=1000*0.05%=5000元
來源:郝老師說會計
【第7篇】地稅可以不交印花稅嗎
1、與國家電網單位簽訂的電力供應合同
根據財稅2006年162號文規(guī)定,國家電網與用戶之間簽訂的供電合同 不屬于印花稅列舉征稅的憑證,不征印花稅。原則上轉售電費也屬于 這一類,只要電費不增值也不用交增值稅,轉售時進項稅率銷項稅率 一致,不存在增值行為。
2、總公司向分公司調撥材料的結算單
建筑企業(yè)經常出現總公司統一采購材料,再調撥給各分公司項目部使 用,通常會有結算單,這類結算單屬于集團內部使用的憑證。根據國 稅發(fā)1991年156號、國稅函1997年505號、國稅函2023年9號等文件 規(guī)定,不需要征收印花稅。
3、普通培訓合同
并不是所有的培訓合同都需要繳納印花稅,只有設計“技術培訓”的 合同才需要繳納,才要按照“技術合同”稅目繳納印花稅,普通的培 訓合同例如財務培訓等,不屬于技術合同范疇,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4、工程監(jiān)理合同
建筑企業(yè)與工程監(jiān)理單位簽訂的工程監(jiān)理合同,在很多地區(qū)并不列入 “技術合同”稅目中的技術咨詢合同,只是屬于分析、論證、評價、 預測調查的技術合同。因此很多地區(qū)都發(fā)函不需要征收印花稅。但是 不具有普遍性,因為目前國稅總局沒有相應明確規(guī)定,只是部分地方 稅務局發(fā)的一些通知。例如湖北武漢發(fā)了相關規(guī)定。
5、會計、審計、稅務咨詢合同
建筑企業(yè)一般都會與事務所簽訂審計合同,部分還聘請了稅務顧 問,因此涉及會計、審計、稅務咨詢合同,根據《國家稅務局關 于技術合同征收印花稅問題的通知》[(89)國稅地字034號]的 規(guī)定,一般法律、法規(guī)、會計、審計等方面的咨詢不屬于技術咨 詢,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6、如果采購合同
金額小于最終實際采購金額 在建筑企業(yè)施工過程中需要采購大量的材料,經常會發(fā)生簽訂的 合同金額小于實際供應金額或者合同金額大于實際供應金額,如果出 現這種情況不需要補交印花稅,也不允許退印花稅。根據《印花稅暫 行條例》規(guī)定和(88)國地稅字第025號文件的規(guī)定印花稅的征稅對 象是合同,征稅依據是合同金額,不是實際交易金額。
但是如果是總包合同或者分包合同,合同金額與最終工程結算金額 有偏差時,一般結算金額大于合同金額時,多余部分還是要補交印花 稅的,因為很多異地工程需要辦理涉稅說明,對于印花稅完稅金額審 核時如果有偏差會追繳的,并且有可能產生滯納金。
7、其他不需要繳納印花稅的合同憑證
如果與非金融機構簽訂貸款合同不需要繳納印花稅,印花稅暫行 條例中規(guī)定的借款合同是企業(yè)與金融機構簽訂的借款合同,不包括與 非金融機構簽訂的;
根據國稅1991年155號文委托代理合同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土地租賃合同也不屬于“財產租賃合同”稅目,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除此之外保安服務合同、物業(yè)管理服務合同、翻譯服務合同、日 常清潔綠化服務合同、質量認證合同等均不需要繳納印花稅,沒有對應的稅目,合同列舉中也沒有這些合同。